杏花》。
这首词传到开封城,朝廷上下没有不痛哭流涕的,但座中流涕最多的,可能当属郞嘉的父亲郎涛,不为别的,只为皇帝这次被虏,也意味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终结,如果没有他们这些抗战派的鼓励和怂恿,皇帝怕是不会迎战的,如此,尚有媾和的机会。如果追究下来,郎涛身死是件小事,如果殃及家人,可就不好了。
忧惧之下,郎涛服药自尽了,这离他初上集英殿不过才短短的6年。
宣和三年,郎涛带着孤注一掷的勇气和杀身成仁的决心踏上集英殿的168级台阶。每走一步,子曰诗云就滑过他的脑海,每上一个台阶,诗书礼易春秋里的句子都争相向他发出诘问,每行进一段,已经逝去父母的面容、妻子渴盼的目光就如现眼前,恍惚间,云开日出后的一轮红日将集英殿照得炫如天宫。
行将就晚,那个以写细瘦苗长的字体闻名于世的徽宗皇帝用朱笔一点花名册,手一挥,“各位新科进士今晚请参加琼林宴,朕今晚高兴,要陪诸位进士喝一杯,这么多才子啊,社稷幸甚!”
杜康就是浓烈,几杯酒下肚,郎涛有些飘飘然的晕眩,他想到了已经离世的父母还有妻子柳氏,好歹他的寒窗苦读没有白费,全家人的生活终于要翻开新的一页了。借着酒劲,他甚至还敬了这个素以诗书画闻名于世的皇帝一杯,皇帝还饶有兴趣地和他聊起了董源的江南山水画。忽然间,他的心里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,这样一个搞艺术的皇帝怎么能撑得起大宋的江山?
父亲死后,柳氏都没有钱来安葬,只好要郞嘉去父亲生前好友季臻处借些钱,季臻当时正在和大臣商议陪同高宗皇帝南下临安之事,见郞嘉上门,便拿出碎银10两。
父亲早些年有报国之志,除了攻读科举外,还把郞嘉送到嵩山少林寺学习功夫,学了几年,郞嘉的功夫大有精进,嚷嚷着要去投奔岳家军,但父亲不允。
安葬好了父亲,已近弱冠之年的郞嘉决定带上母亲柳氏追随高宗皇帝南下,先渡过淮河,再过长江,抵达建康府,建康府有长江天堑相佑,大抵是安全的。
刚过淮河,在蚌埠店安歇时,郞嘉遇到了一小队金兵在追捕一个已经负伤的年青人,郞嘉决定出手相救。他先把这一队金兵引诱到一个农家小院,然后带2个士兵去里面的厢房查找,郞嘉只用一个肘击和一个低扫就将两人打倒,抽出他们腰间的腰刀就结果两人。他用带血的腰刀招呼另外几个金兵过来,有两个金兵警惕性很高,一个拔出腰刀,一个拈弓搭箭,郞嘉哪里管得了那么多,把刀舞起来,一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